来源:丽水公安、央影职教2025-07-25 14:40:19
近期,多地曝出学生被诈骗至缅北事件,引发社会广泛关注。据公开报道,7月以来,陕西、湖北、湖南等地相继发生学生被骗至缅北案件,诈骗分子利用学生暑期求职心理,以“高薪工作”“主播岗位”等为诱饵,实施跨境诈骗。
1.陕西高考生彭某轩事件
19岁复读生彭某轩高考后被网友以“主播岗位”诱骗至缅甸。他轻信“日薪200元、包吃住”的承诺,从西安辗转至云南临沧,最终被偷渡至缅北。所幸缅北佤邦司法委介入,将其解救。彭某轩回忆,园区内同龄人因年龄问题被劝返,否则可能面临更严重后果。
2.湖北黄冈三名学生失联案
三名刚结束高考的学生被“熟人”以“送犀牛角”高薪工作诱骗至缅北。他们抵达昆明后失踪,手机信号最后出现在缅北掸邦。警方调查发现,所谓“送犀牛角”实为跨境走私暗语,受害者可能被胁迫参与违法活动。
3.湖南高中生胡一啸被骗案
胡一啸以“考察旅游项目”为名被诱骗至缅北,家属接到“20万赎人”电话,但转账后未获释。警方透露,此类诈骗常与赌场、走私等犯罪勾连,受害者人身安全极度危险。
1.精准心理操控
诈骗分子利用学生急于经济独立、渴望高薪工作的心理,通过社交平台发布“低门槛、高回报”岗位,如主播、代购等,并伪造“朋友推荐”“亲戚介绍”场景降低警惕。
部分则利用学生叛逆期心理,与家庭缺乏沟通(更有甚者通过挑拨学生与家长关系,过度吹嘘捧杀学生能力,取得学生认同),沉溺虚拟网络好友的精神寄托,打造知己人设,或以恋爱为由诱骗学生线下见面。
2.跨境犯罪链条
从境内“中介”到境外园区,形成完整链条。学生被诱骗至云南边境后,通过无牌车辆、非正规通道偷渡至缅北,随后被胁迫参与诈骗或走私。
3.技术伪装与威胁
部分案件中,诈骗分子通过伪造官方文件、虚假录取通知书,或以“改分”“保送”为名实施诈骗。若受害者试图反抗,可能被威胁“贩卖器官”或索要高额赎金。
1.精准心理操控
诈骗分子利用学生急于经济独立、渴望高薪工作的心理,通过社交平台发布“低门槛、高回报”岗位,如主播、代购等,并伪造“朋友推荐”“亲戚介绍”场景降低警惕。
部分则利用学生叛逆期心理,与家庭缺乏沟通(更有甚者通过挑拨学生与家长关系,过度吹嘘捧杀学生能力,取得学生认同),沉溺虚拟网络好友的精神寄托,打造知己人设,或以恋爱为由诱骗学生线下见面。
2.跨境犯罪链条
从境内“中介”到境外园区,形成完整链条。学生被诱骗至云南边境后,通过无牌车辆、非正规通道偷渡至缅北,随后被胁迫参与诈骗或走私。
3.技术伪装与威胁
部分案件中,诈骗分子通过伪造官方文件、虚假录取通知书,或以“改分”“保送”为名实施诈骗。若受害者试图反抗,可能被威胁“贩卖器官”或索要高额赎金。
1.线上接触: 骗子多通过社交平台、招聘软件等加好友,以兼职、交友等理由搭话,利用网络虚拟性隐藏真实目的,套取初步信任。
2.情感培养: 通过日常关怀、分享兴趣等拉近距离,建立情感联结,让受害者放下戒备,为后续诱导出境等行为做好铺垫。
3.境内中转: 以 “见网友”“实地考察” 等为由,将被骗者诱至云南、广西等边境地区,随后转移至便于偷渡的区域。
4.偷渡出境: 谎称 “高薪工作在境外”,趁受害者放松警惕时,用非法手段开展偷渡,使其陷入被动境地。
5.暴力控制: 一旦出境,立刻撕下伪装,通过殴打、威胁等暴力手段控制受害者,迫使其参与违法活动或向其家人索要赎金。
1. 识别高危场景
警惕“高薪诱惑”: 对“日薪200元、包吃住”“月入过万”等承诺保持警惕,正规工作不会通过社交平台随机招募。
核实信息来源: 通过官方渠道验证招聘信息,如企业资质、办公地址等,拒绝“熟人介绍”的模糊承诺。
拒绝非正规出境: 边境地区“免费旅游”“高薪打工”多为陷阱,切勿轻信陌生人安排的出境行程。
2. 重点提醒
独自在外警惕外人以寻路、借充电宝、核验物品 等各种理由的身体接触和物品接触,以防药剂针刺、迷幻粉末/气味;
非必要不与陌生网友线下见面 ,需个人外出最好多人同行且告知家长,不要贪图便宜,如各平台捡漏需线下交易场景;
警惕“好心大哥”“红颜知己”的帮助 ,免费机票、入学礼物、成人礼物、电子产品诱饵等。
“鸿运当头”多思考 ,为何偏偏好事能落在自己身上,切勿虚荣心作怪,想着挣了钱、出了成绩,衣锦还乡再告知父母、家人、亲戚、朋友。诈骗同样适用于“事以密成”。诈骗分子也是这么想的,同样忽悠你也这么做。
凡是涉及陌生人、陌生地、陌生工作,满足一项均需警惕 ,要和家人或者老师报备,中途如有任何值得怀疑的地方,及时终止,如紧急情况需报警,报警前避免表现出异样,以防被犯罪分子提防。
很多诈骗都隐藏在看似合理的外衣之下,合理的公司、合理的工作任务、合理的薪资、合理的要求、合理的出差、然后“合理的”出境,再也回不来,他们用月薪4000的合理工资,6个月合理的试用期,然后合理的团建活动,半年甚至一年的潜伏期,将员工诱骗至境外。
故而,不要因为完全合理,不具备诈骗特点,就放松警惕,时刻提高防诈意识,与家人、朋友、老师保持密切沟通极其重要。
《防诈打油诗》
缅北高薪是陷阱,主播岗位藏刀刃,
陌生链接别乱点,验证码要捂紧。
同学聚会莫轻信,改分保送假惺惺,
亲戚介绍先核实,边境旅游要留心。
赎金电话挂断快,报警截图保存好,
反诈中心96110,止付冻结不拖延。
转发此诗给亲友,暑期安全记心头,
诈骗手段日日新,警惕之心不可丢!
3. 保护个人信息
不透露敏感信息: 身份证号、银行卡号、短信验证码等绝不可告知他人,警惕“客服退款”“改分服务”等话术。
保留证据: 如遇诈骗,立即保存聊天记录、转账凭证,并拨打110或当地反诈中心电话。
冻结账户: 联系银行挂失银行卡,通过国家反诈中心App或96110专线进行紧急止付。
及时报案: 若亲友失联,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,并提供其社交账号、行程信息等线索。
暑假期间
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关注
教育孩子防范电信网络诈骗
尤其应警惕
所谓“高薪”“灰产”工作
不要盲目轻信境外“高薪工作”等
避免陷入犯罪分子编织的圈套中
同时
应进一步加强
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
提高他们的
网络识别能力和防范意识
从源头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
— END —
来源 | 综合整理自丽水公安、央影职教
编辑 | 左捡
一审 | 企划部
二审 | 何苏波 冷建成
三审 | 王朝勤